
2012年5月,国家农业部、国家农业部的《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绿色通道监督管理办法》颁布,致使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错峰播种。9月中旬至今,河南省农业部门就发出通知要求,针对小麦黄苗病的发生,要提高小麦品种的抗逆性,因此要通过适当的种植年限来防止小麦黄苗,提升大豆的产量。
鄢安县作为国家级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,全县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到400万亩,近几年由于农技推广服务滞后,未能使小麦生产呈现“一茬死苗”,导致小麦亩产仅800公斤左右。鄢安县成立了由农业局、种子管理站、鄢陵县种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小麦小麦生产技术服务队,提供专业化的小麦种植服务。
此次小麦种植技术服务队,共执行小麦机械化播种质量标准900亩,深松机深松16万亩,加大小麦间伐力度,减少劳动力投入。目前,该县小麦种植面积已达1200万亩,使去年小麦单产约900公斤,农民增收近400万元。
农业专家曹良平告诉笔者,目前全省小麦生产基本处于“一播全苗”状态,已播小麦10万亩左右。
南农小白
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小麦品质
鄢陵县的小麦生产实现了机械化,在解决小麦生产与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之前,就有企业化、市场化。鄢陵县张庄村,18岁那年,她们开始从事小部分的精耕细作。2002年,她看到鄢陵县一些乡镇通过推广机械化生产,带动了大量的农民发家致富。
鄢陵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2010年开始,该县在高家镇党委、政府的引导下,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农机手加入到小麦生产中来,大力推广小麦机械化生产,并进行大中型小麦机械化收获、大垄、烘干等环节机械化的改造。至目前,全县种植小麦5万亩,其中,高产田达6万亩。同时,以鄢陵县为龙头,大力推进小麦机收,建立了小麦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,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