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1、选好种养场地
种养好苗是将来发展种养业的基础。种养业发展必须要选择好的种养场地,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、生产水平较高、专业素养较好,能够与土地充分接触,并且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。
2、选好养殖品种
种养品种的选择,也是种养业发展的前提。种养的品种应当以经济价值较高,适销对路,经济效益良好,耐病、抗病性强的品种为主。
3、建立好种养合作社
现在的种养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种养业、水产养殖、饲料加工、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,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。因此,在发展种养业时,必须充分尊重种养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精神,将市场、生态、环保和产品安全放在首位,做到良性循环发展。
4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
各地要依据《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》和《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办法》等法律法规,科学布局,合理布局,在高海拔地区实行优势互补,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,做到有章可循。
5、建立健全种子、种苗、饲料等投入品经营管理制度
近年来,我省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引导农民选用良种、无偿提供种苗、统一供种等方式,积极推广玉米、水稻、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良种,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,构建种子、种苗、饲料、种苗、饲料等投入品质量可追溯体系。各地在安排加工品种时,一定要摸清种源来源,不得随意下田引种,以保障粮食安全。
6、加强对企业育种研发企业的监管
加强企业育种研发,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兼并重组,对企业兼并重组比例适当下降的,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助。鼓励企业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,以玉米为重点原料,在选育品种时多选转基因品种,以减少企业风险。
7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
加快农业企业兼并重组,逐步加快改制重组程序,在原有股份和企业法人的基础上,允许企业兼并重组,将公司产权转移到现有股份,不擅自扩大现有企业产能,进一步拓展新的企业发展空间,为农业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更大空间。
8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
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研发,培育适合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业科技创新产品,提供全方位、全方位、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技术支持。